让弱智儿童学会生活

“生活即教育,社会即学校,教学做合一”是陶行知“生活教育”理论的核心,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。信息社会的今天,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竞争,谁学会了生存,谁懂得更好的生存技能,谁就能成为生活的强者,成为一个对国家、民族、社会、个人有益的人。

我国智障教育的目的是:培养智力落后儿童妥善处理和应付个人和家庭生活问题的能力;发展语言和社会交往的能力;发展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机能,矫正身心缺陷;发展智力落后儿童的职业技能,使其掌握一技之长。可见,智障教育目的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都强调为“生活而教育”。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论,把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智障教育之中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。

一、让生活走入课堂

传统的教育重课本、重知识的传授,重记忆和再现,与生活实践严重脱节。由于弱智儿童智力低下,记忆、想象、思维等能力都差,很难从静态的图片、文字、算式中看出动态来。教材作为一种静态的教学工具,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,但是它毕竟无法体现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,尤其无法体现动态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生动性、灵活性、创造性。只有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,以学生关注的、感兴趣的事物为主要内容,开发形式多样、新颖活泼、具有趣味性的活动,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。

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是为了“向前向上的生活,要实现这一目的,必须学习具有生活内容,运用符合生活的方法.。”生活化教育就是根据弱智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,尽量做到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,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,实现课程生活化、社会化和实用化,使弱智儿童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,运用知识学会生活。

在教学中,我们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,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,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,使新知识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上。以实用教学《认识人民币》这一内容为例,教学目标是:能够正确认识人民币,知道1元、2元、5元、10元、20元、50元、100元的人民币特征。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,初步具有数的概念,对人民币有一些零碎的、肤浅的认识。我出示人民币的图片以后,让学生观察回答: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?是几元的人民币?启发A类学生寻找人民币的多个特点,说出人民币的面值。启发B类学生从人民币的12个特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,C类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,记住人民币的一个特点来认识人民币的面值。弱智学生从人民币的大小、颜色、图案、拼音、文字、数字初步认识人民币以后,我们开设了一个模拟超市的活动。超市中摆放的物品的价格都正好是人民币的面值数。让弱智学生轮流做收银员和顾客,一个学生付,一个学生收,在反复接触、辨别人民币的情境中,使弱智学生学会付1元、2元、5元……在买卖的过程中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。因为付钱可以得到物品,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,人人都参与,课堂气氛也活跃了。这样,生活走进了课堂,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培养,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了。

在教学过程中,积极地创造机会,将社会上的一些人物请进课堂。请警察叔叔来作法制教育报告,运用法律知识学会怎样与坏人坏事作斗争。通过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案例,让学生判断、思考,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。请残疾模范人物讲他们的典型事迹,激发学生自强不息、勇于面对现实、勇于挑战命运的勇气。

二、从课堂走向生活

生活化教育可以使弱智儿童所学到的知识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,让学生在生活过程中学习,通过学习学会生活,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,为他们自立于社会打好基础。智障儿童的教育以生活学习为主线,除了课堂上传统知识、技能的传授外,更应注重生活中的隐性教育,体现情境教学的原则。生活教育无处不在,除了把生活引进课堂,尤其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以外,在家庭生活、社会生活中学知识、用知识,在实践活动中去发展思维,开阔视野,陶冶情操,增长才干。

“生活即教育,教育及其广阔而自由,如同一个鸟放在林子里;生活即教育,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里面。”社会包罗万象,教育资源丰富,所以知识源于生活,寓于生活,应用于生活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主要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和确定的。例如:我中心于某住在20层的电梯公寓里,大家都想去于某家玩,可是我告诉大家去她家先要学会乘电梯。我请于某上来当老师,讲一讲怎样乘电梯才能到她家,教大家认识电梯按钮,怎样按电钮,同学们很有兴趣地听小老师讲课。我带同学们到于某家的电梯外,请同学们边想边按。于某住在15楼,进了电梯以后,我让同学们找15在哪里。有些弱智学生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,我请找得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?有的学生按次序数,有的学生在单数一排中找。总之同学们把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了起来。教学中,我把课堂知识和弱智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,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实践自己所学的技能,引导学生自主发现、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。只有贴近生活,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、体验和探索,才会有所得。

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,为此,我通过家长学校、家长会、家长联系卡、电话联系、家访等各种途径,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,指导他们积极为孩子创设一个课堂以外的安静、愉快的学习环境。让学生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去,经常带孩子一起去菜场,认识各种季节蔬菜的名称;去超市购物,认识各种物品的用处;周末带孩子到公园体验大自然,到社会中体验生活;节假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、科技展等,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知识和技能。

三、从生活走向社会

弱智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,对每个个体而言,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,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,是为生活服务的。教学应该侧重于实践性和实用性,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,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。

走进社会这个大学校,陶行知老先生的这段话令人回味,“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,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。随手抓来都是活书,都是学问,都是本领。”片面强调学校的教育功能,学生长时间地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,与社会脱离,导致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低下。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走出校门,走出课堂,走向生活,走向社会。在了解社会、了解生活中去“学会生活、学会学习、学习做人。”

例如:在学习儿歌“红绿灯”,歌曲“红眼睛,绿眼睛”的同时,我们开展“学交警、做交警”的活动。第一步带学生走上街头,看行人、看车辆怎么走,观察十字路口的红绿灯,是怎样控制行人、车辆的。在观察的同时,让学生学会过马路,怎样躲避其他车辆。请交警协作,给同学们打分,看谁最会安全过马路。第二步学习交警指挥交通,理解并学会交警常用的几个手势,帮助交警在路上做好协管员,体验交警工作的辛苦,从而自觉做到遵守交通规则,在社会上宣传交通法规,珍爱生命的思想。在学习、活动的过程中,因为弱智学生能力差异较大,我采取个别化教育、分组学习、合作学习、集体活动等多种形式,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,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化能力。

    让弱智学生融入社会,走向社会去体验、感受、创新,才能从生活中获得认知,在社会中受到陶冶,才能历经各种考验,获得真知,弱智学生的自信心,责任感、社会角色意识都能得到增强。因此,生活教育是弱智儿童培养目标的导向,我们教师只有既立足于课堂,又扩展课堂,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拓展,进行生活教育,教育教学才会有大作为。


单位名称:深圳华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
单位电话:0755-27997191 29013391
地址: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松元厦高尔夫大道(松元公园后门旁)
[粤ICP备11019080号-1]